导言:
爱情是什么?为什么人需要爱情?歌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令很多人感慨万千。罗密欧与朱丽叶甘心为爱赴死,奥菲利亚因为失去哈姆雷特的爱而发疯……爱是人的奢侈品还是必需品?马克思、弗洛姆等思想家坚定地认为,爱是人类的必需品。小编大概梳理下相关理论。
爱情对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马斯洛将爱列入需求层次的第三层,最进本需求的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对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三层的爱(包含各种形式的爱)只是精神之爱及衍生物,并未包含生理需求。鉴于大部分情况下爱情可以同时满足情感(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状况,我们可以认为爱情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横跨了兼有第一层与第三层的作用。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爱远非仅仅是性交的欲望,它也是免除孤独的主要手段,因为大多数男女在他们的大部分人生中都会有孤独之感”。[1] 罗素的表述证实,爱确实包含着生理层面的作用。但罗素同时指出,爱绝非仅是生理的需要,它对人的心理层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免除大多数男女的孤独感。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没有情感融入的男女结合就不是爱情。
罗素的话不难理解,但人的孤独感源于何处?人为何会有孤独感?
心理学家揭示了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揭示了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他说:“人拥有理智;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自己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回到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2]弗洛姆认为,理智帮人摆脱蒙昧状态的同时又让人陷入莫名而强烈的孤独和恐惧中。
由于理性的作用,人对自身处境有较为客观的认为,他发现自己处于无依无靠的状态,这种感觉让他感受到无法忍受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状态。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
弗洛姆考察了几种可以消解这种孤寂的方式,认为爱情是帮人摆脱孤寂和不安全感的最好方式。他认为,“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3]
这番话表明,真正意义上的爱不仅可以帮人战胜孤寂并驱走了不安全感,同时不会让个体产生任何被剥夺和分离的感觉。它以最理想的方式让人获得极其稳定的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马克思的观点,他说“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4]因为爱情,人与外部世界建立了相对牢固的联系,他可以相信外部世界,获得了心理迫切需要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非是单向出现的,它对爱情双方都具有同样的作用。
如果回到马斯洛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爱的作用贯穿了需求层次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它可以被认为是其他需求的重要基础,因而这才是人需要爱情的真正原因吧。
参考文献:
[1] 罗素. 罗素道德哲学[M]. 李国山等译.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4: 414.
[2] [3]艾·弗洛姆. 爱的艺术[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8, 19.
[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4.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声明: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